为强化落实有组织的科研,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,推动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,实现学院资源优化和学科交叉融合,培养工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,拟设立建设工程学院科研团队。
一、建设与管理基本原则
1.战略关键性与问题导向
面向国家和行业的关键性难题,针对新挑战开展前瞻性研究。通过汇集顶尖人才和优势资源,致力于在科技创新和技术上取得重要成果,并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、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方面取得突破。
2.发展潜力与创新导向
重视科研团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,为科研团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条件,鼓励面向面向科技前沿开展挑战性的创新研究,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,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,并在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。
3.自由申请,择优资助
在“设置与组建”原则的基础上,符合条件的研究队伍均可向学院申请成立科研团队。以科研实力及发展潜力为基本资助标准,宁缺毋滥,择优支持。
二、设置与组建
1.本次首轮科研团队拟设立5个。团队类型如下:
(1)1个“突破型科研团队”:旨在攻克关键科学技术难题,建立或开发国际领先的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软件或新装备;
(2)2个“发展型科研团队”:旨在资助成为国内知名的、具备学科知识特色的科研团队;
(3)1个“交叉型科研团队”:旨在实现土木工程、地质工程与其他学科的“大跨度学科交叉融合”,实现本学科难题的突破;
(4)1个“急需型科研团队”:旨在资助师资力量急缺的科研方向,资助在师资水平及力量上实现跃升。
(5)视申报情况,设立一定数量的“后备科研团队”,采用“先达标,后资助”的方式。
2.科研团队由负责人、骨干成员及科研秘书构成,需为学院的在岗人员。原则上突破型科研团队需8-15人,正高级职称人员不得低于2人;其他科研团队需5-10人,正高级职称人员不得低于1人。
3.科研团队成员可为院外人员,但最多不能高于团队总人数的1/3;
4.突破型科研团队负责人应为国际或国内知名教授,具备相当的学术影响力;其他科研团队负责人需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与科研潜力,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以上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含课题)等同档次的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。鼓励“唐匡学者”及相关方向学术带头人牵头科研团队。
5.实行团队负责人制,由团队负责人组建和管理团队,负责团队日常运行。学院负责统筹和管理。
6.团队负责人考核团队成员,并实行团队成员进出制度,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成员进出,进出结果学院备案。
三、科研团队职责
1.突破型科研团队负责培育学院代表性研究成果,培育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,培育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,牵头申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,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,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。
2.其他科研团队负责攻克关键科学技术难题,组织各类科研项目与各级科技奖励的申报,培养校级以上的科技人才,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。
3.团队负责人关注和支持团队成员及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,同时不断发展团队规模,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。
四、科研团队考核
1.科研团队按照科技项目、学术论文、技术转让、科研奖励、人才培养、学术交流、重大成果七部分进行考核。
2.科研团队考核分为中期考核与终期考核。终期考核的周期为3年,以上七部分得分与终期考核通过标准见附表。
3.中期考核得分不超过终期考核需求分值1/4的科研团队,原则上不再继续资助。
4.科研团队取得以下成果之一,考核为合格,不受限于考核分数:
(1)发表吉林大学A刊或B刊论文;
(2)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含课题);
(3)以前五完成人获国家级科技奖励,或以前三完成人获部级科技奖励,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级奖励(二等奖及以上);
(4)团队成员国家级领军人才或青年人才获批或上会。
5.突破型科研团队至少满足第四条科研成果中的任意一项;交叉型科研团队要达到“大跨度交叉融合目标”,由学术委员会决定;急需型科研团队需实现团队的内涵式发展,不受限于考核分数。
6.有项目合作的基础上,院外人员的成果可计入到科研团队业绩成果中。
7.终期考核合格的团队继续滚动支持,终期考核不合格的团队不再支持。
五、科研团队激励政策
1.经费支持:学院将从各类可支配经费中进行资助。突破型科研团队资助10万元/年,发展型科研团队资助7万元/年,其他科研团队资助5万元/年。
2.研究生招生指标奖励:优先保证科研团队的博士生招生指标和人数。
3.单位用人指标:优先将单位用人指标分配给科研团队。
4.学院科研业绩津贴等:学院业绩津贴等除个人津贴外,尚另划拨科研团队奖励,由团队负责人统一分配。
5.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,团队内部的“校内子项”计入到教师及硕博导等考(审)核评估中。
六、其他
本办法由建设工程学院负责解释,涉及其他重大问题,需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或学术/学位委员会议讨论决定。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。
港奥宝典免费材料查询
2024年6月20日
附表 学院科研团队考核要素及赋分 |
考虑要素 |
子要素 |
分值 |
说明 |
科技项目 |
纵向项目 |
1/(6万元) |
\ |
横向项目 |
1/(6万元) |
不超过纵向项目加分 |
学术论文 |
A刊 |
100 |
\ |
B刊 |
40 |
\ |
C刊 |
16 |
\ |
D刊 |
8 |
\ |
技术转让 |
专利等转化 |
1/(5万元) |
\ |
科研奖励 |
国家级 |
80(R1)/ 40(R2-R7)/ 20(R>7) |
\ |
省部级 |
20(R1)/ 10(R2-R7)/ 5(R>7) |
二等奖及以上 |
人才培养 |
国家级 |
80 |
\ |
省部级 |
30 |
\ |
校级 |
10 |
\ |
学术交流 |
学术报告 |
2/场/人 |
国内外知名学者 |
学术交流 |
2/场 |
知名院校邀请 会议邀请报告 |
会议主办与承办 |
20/场 |
参会人数100人以上 |
重大成果 |
最高30分 |
由学术委员会裁定 |
突破型科研团队终期考核标准为20分/人;发展型科研团队终期考核标准为15分/人;交叉型科研团队终期考核标准为10分/人。